大數據”的由來,2008年9月4日,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一個名為“Big Data”的專輯,首次提出大數據概念,該專輯對如何研究PB級容量的大數據流,以及目前正在制訂的、用以最為充分地利用海量數據的最新策略進行了探討。2011、2012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大數據作為專題討論的主題之一,發布了《大數據、大影響:國際發展新的可能性》等系列報告。

2011年以來,中國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業界普遍認為,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
“大數據”的內涵,繼物聯網、云計算之后,“大數據”已迅速成為大家爭相傳誦的熱門科技概念。“大數據”作為信息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生事物,目前尚處在逐漸被認識、被應用的初始階段,無論是學術界還是IT行業對大數據的理解各有側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將“大數據”定義為“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痘ヂ摼W周刊》則認為,“大數據是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最終形成變革之力”。國家信息中心有關專家將“大數據”廣義地界定為,“我國現代信息化進程中產生的和可被利用的海量數據集合,是當代信息社會的數據資源總和,是信息時代的全數據,既包括互聯網數據,也包括政府數據和行業數據。”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大數據的內涵已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維度,而是在演變過程中不斷擴展,形成了一個語義更加豐富、維度更加多元的綜合性的概念。
大數據是一類海量信息的數據集,是一項對海量數據進行快速處理并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技術,更是一種新的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大數據開啟了一個以數據為基本元素的、以數據為戰略資產的時代,在大數據時代掌握了數據就意味著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大數據時代讓社會朝著更加個性化、民主化、自由化。
歷來的變革都是由生產工具推動思維方式轉變開始的,通過新思維重新重組社會、國家的戰略、結構、文化和各種策略,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作為最新的生產工具,大數據將成為治國的利器,可以實現治國理念、工具、目標的現代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勁的動力。另一方面,大數據產生于各行各業,大數據引導的變革也必將影響到各行各業。未來,大數據將成為社會基礎設電商是最早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的行業。依據客戶消費習慣提前為客戶備貨,并利用便利店作為貨物中轉點,在客戶下單15分鐘內將貨物送上門,提高客戶體驗;利用交易數據和現金流數據,為生態圈內的商戶提供基于現金流的小額貸款;也可以將此數據提供給銀行,同銀行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由于電商的數據較為集中,數據量足夠大,數據種類較多,未來電商數據應用將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包括預測流行趨勢,消費趨勢、地域消費特點、客戶消費習慣、各種消費行為的相關度、消費熱點、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等。依托大數據分析,電商的消費報告將有利于品牌公司產品設計,生產企業的庫存管理和計劃生產,物流企業的資源配制,生產資料提供方產能安排等等,有利于精細化社會化大生產,有利于精細化社會的出現。施的一部分,跟公路、自來水、電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說云計算主要提供了強大的后臺運算能力,對大眾來說,看不見摸不著;那么大數據卻是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應用可見可感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