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官網消息,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
本次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主要采用網絡問卷和消費體驗兩種方式。其中問卷調查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啟動,截止至 2021 年 11 月 11 日,共計收回有效調查問卷 4186 份。調查結果顯示,86.91%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82.37% 的受訪者認為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普遍存在,92.33% 的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差異化營銷。
體驗調查選取了 16 個消費者常用的電子商務平臺,共完成 32 個模擬消費體驗調查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在對 16 個平臺進行的 32 個模擬消費體驗樣本中,有 18 個樣本新老用戶賬戶的價格一致;有 14 個樣本新老賬戶的價格不一致。其中,大多數樣本是因為打折或優惠力度不同導致最后成交價格不同,但飛豬旅行和餓了么個別體驗樣本顯示,新老用戶同時購買相同商品(服務)的標價不同,明顯涉嫌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例如,體驗人員分別通過新、老用戶賬號同時在飛豬旅行 App 上預訂同一日期“宋城千古情(貴賓票)+ 靈隱飛來峰(大門票)成人票”時,老用戶賬號顯示價格 360 元,享受飛豬紅包 10 元,優惠后價格為 350 元;而新用戶賬號顯示價格 355 元,不享受任何優惠,新、老用戶賬號顯示價格不同,享受優惠也不同。
體驗人員分別通過新、老用戶兩個賬號同時在餓了么平臺訂購同一飯店的同樣飯菜,老用戶賬號不僅比新用戶賬號少了 7 元“雙重補貼”紅包,而且配送費也比新用戶少優惠 0.4 元。
海源川匯了解到,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北京市消協根據本次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建議,鑒于目前有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大數據“殺熟”行為又很難發現和取證,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建立大數據線上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抓取審核等方法,要求經營者事先報告平臺算法、收集數據種類、數據用途等信息,并實時監控有關經營網站的價格等相關數據信息,及時對可能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做出預判。對于查實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要依法進行嚴厲查處并向社會公示。
消費者要仔細閱讀用戶注冊協議和隱私保護協議條款,盡量減少在互聯網上留下個人信息痕跡,降低在平臺使用搜索收藏等功能的頻率。在網上購買商品或服務時,盡量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商家進行價格比較。如果遇到大數據“殺熟”問題,應及時通過截圖或錄制視頻等方式保存好證據。如果與商家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有關部門投訴舉報,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