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都在做生態喊生態,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態?馬化騰說生態就是把半條命交出去,交給合作伙伴;美國上市后的馬云一再向投資者強調,阿里要打造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一個帝國,因為帝國遲早是要消亡的,只有生態會生生不息;小米手機成功后,雷軍號稱要投資50-100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打造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的生態系統;后起之秀樂視喊得最絕,號稱自己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生態企業”,高調邀請馬蔚華成立樂視生態研究院,言下之意對BAT的生態屬性并不認可。反觀功成名就的BAT對樂視的生態常常面有不屑,談到下一個階段的挑戰者,也是輕飄飄地提一下小米、京東,好像樂視并不存在。那么問題來了,他們的生態與樂視有何不同?為什么互相瞧不起?

讓我先來定義一個能滿足巨頭們最大公約數的生態,便于我們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討論。
所謂生態首先要具備基礎設施的特點,極大地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就是一個基礎設施不斷創造不斷疊加的歷史,城市居民收入比農民高,因為他們能夠在城市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高效的協作,北京的房價高,跟北京基礎設施的投資密度大有直接的關系。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平臺夠不夠基礎設施的格,很簡單,關門、斷電一小時,如果千萬人的生活、生意受到影響,那么恭喜你,你的公司已成為社會公眾的基礎設施。
所謂生態的第二個特點,一定是滿足了很多以前沒有滿足的社會需求,比如搜索,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比如淘寶,滿足了尋找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被譽為萬能的淘寶,更牛逼的FB、微信,將人類社交的欲望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謂生態的第二個特點,一定是滿足了很多以前沒有滿足的社會需求,比如搜索,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比如淘寶,滿足了尋找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被譽為萬能的淘寶,更牛逼的FB、微信,將人類社交的欲望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謂生態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雙邊市場,用戶越多,商家越多,巨量的流量成就了眾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改變了他們的營商環境,阿里生態中的淘品牌、騰訊生態中的游戲開發商、移動夢網曾經的SP是幾個典型代表。
所謂生態一定是自進化的,不斷地出現新物種,產生新能量。比如微信生態中長出了微信支付、微信紅包、公眾號,淘寶生態孕育出天貓等等。用今天的微信和三年前的微信做個對比,我們會驚訝于進化的力量,感受的數字生態的偉大。每一次進化都會產生巨大的生態紅利,賦能于每一個生態參與者,帶來生態總體價值的提升。生態的競爭既有DNA的原因,更是進化速度的競賽,歐洲的殖民者能夠戰勝印第安人,不在于DNA的差異,而是生態的層級。
定義了生態的幾個基本特點,讓我們再來理清另一個基本概念,第一代互聯網和第二代互聯網,即互聯網+與+互聯網,第一代互聯網是信息的互聯網、娛樂的互聯網、社交的互聯網、電商的互聯網,也幾乎可以通而稱之為平臺的互聯網,BAT為代表,第二代互聯網是產業的互聯網、跨產業的互聯網,以樂視、京東為代表,即在新的基礎設施的條件下重新設計產業的產品形態、業務邊界、商業模式、合作規則、溝通方式,進而達到已有產業的升級和重構。相關論述詳見本人5月18日發表的拙作《樂視玩得是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營銷》,這里不再贅述。
說到這里我要批評一下“互聯網只是個工具”的說法和“科技企業”的概念,互聯網技術是工具,但互聯網巨頭們構筑的生態系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能拒絕的基礎設施,想象一下你能拒絕搜索嗎?你能拒絕微信嗎?拒絕搜索將使你獲取信息的效率大為降低,拒絕微信就是拒絕與你的客戶、朋友一起進化。我經常說只用易信拒絕微信會降低電信員工的智商,因為易信與微信的區別完全不同于電信手機與移動手機的區別,沒有互聯互通那一說。科技企業過去是后臺2B企業,今天的科技企業很多是前臺2C企業,價值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領先美股的FANG,臉書、亞馬遜、奈飛、谷歌,全是互聯網生態公司,雖然擁有頂尖科技,沒有一家愿意干過去的科技企業的活,對人類的夢想,一個比一個大,用巴菲特老先生過去的眼光與看待今天的互聯網生態公司,你會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失之交臂。
平臺型互聯網生態與產業互聯網生態的互相瞧不起,更多的是平臺型的巨頭對產業互聯網新秀的不認可,相對于BAT們架起服務器編編代碼就財源滾滾的商業模式,樂視京東們又是造電視又是建物流的確顯得傻大黑粗,說到這我們就不難理解去年的馬云了,為“京東注定是個悲劇”閑聊公開道歉的話音未落,回過頭在內部大會上以“祝那個八萬人的公司好運”來嘲諷京東模式之重。時代的變化如此之快,真的讓人搞不清楚,是商業的演進讓無比聰明的大腦有了片刻的停頓,還是利益的固化蒙蔽了如日中天的戰略家的視野。其實,樂視京東們既然做的是產業互聯網,產業的本質還是躲不過去的,在我看來,掌控電視和物流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蒙眼狂奔,沖破規模和服務的瓶頸,才能迎來生態經濟的門票,具備與平臺生態巨頭同臺競技的機會。當然,市場對國內產業互聯網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他們的盈利能力與巨頭們還不在一個檔次,考慮到互聯網進化之快,我也不想對他們的未來給予量化分析,只從五個視角談談兩種生態的不同,期望對讀者的觀察有所啟發。
第一,開放的閉環還是閉環的開放是平臺互聯網生態與產業互聯網生態最大的不同,后者是運營主體,以用戶為中心;前者定位為平臺提供者,實際上是以服務合作商家為中心的,平臺對生態系統的商業行為只負責有限的監管責任。前者的優勢在于能夠迅速滿足不同合作伙伴的接入需求,迅速地積累客戶和合作伙伴;后者的著眼點在于對產業鏈垂直整合、價值重構進而保證面向客戶的極致體驗。談到這個話題不能回避的是阿里和京東的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阿里是成功者,京東還在燒錢,其實阿里是錢夠多、進化的夠快,B2B體系孵化了淘寶,淘寶體系孵化出天貓、支付寶,整體體系再孵化出阿里云,完成馬老師描繪的五個體系構成的綜合生態,在此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流量型標的(如微博,眾多的媒體)的收購構成相對完整的數字王國。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作為核心版塊承擔B2C重任的天貓,得到如此雄厚的流量的滋養,其增長率和新增用戶活躍度遠遠落后于京東,問題的關鍵是客戶體驗,京東的客戶留存率遙遙領先,這跟市場上的口碑是一致的,起決定因素的是模式,模式是生態的DNA,即使馬老師巨資拉來蘇寧也是不可能改變的。產業互聯網生態把客戶體驗做到極致的,是亞馬遜和蘋果,亞馬遜剛剛獲得美國用戶評比的最有信譽公司第一名,庫克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敢于叫板FBI,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與他們比起來還差的很遠,在這里我要表揚的是微信的張小龍,正是由于他對用戶體驗近乎瘋狂的追求,對騰訊體系內特權訴求發自內心的厭惡,保證了微信沿著無處不在的連接的定位順利前行。相對于賈躍亭,我更擔心劉強東,在馬老師排山倒海的陣勢前,能否保持初心,砥礪前行。
第二點我更愿意認為是價值觀的不同,一個根植于屌絲,一個著眼于中產。按說這是在專業性的分析文章中不該討論的問題,但不提價值觀,我解釋不了谷歌為什么打不過百度,我說不清楚為什么美國沒有阿里模式。我堅信我們中國經濟有未來,我堅信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中產,但當我搜腸刮肚想找一個詞描述我們中產前的狀態,考慮到去年股災中被洗劫的中產的感受,考慮到雷洋剛剛足浴死,我想屌絲是最準確的,我想說的是,盡管不好聽,過去二十年,屌絲文化是主流文化,其特點是只講結果,不問過程,不論是非,甚至有些不擇手段,堅信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屌絲的典型形象是用著盜版軟件的IT男、挎著A貨LV包的虛榮女、用著小米罵果粉傻逼的手機控、把百度推薦是不是廣告討論了八年的工商總局官員、甚至是法國LV專賣店大街上拎著一堆奢侈品紙袋的大媽,這也許就是外國佬眼中的我們的形象,沒辦法,這就是現實。道理不多講,說幾個BAT的案例,一個是我的朋友著名IT媒體人方興東前幾天發的一個朋友圈:剛剛用百度下載一個軟件,任是我如何謹慎小心,一步步努力排除陷阱,最終依然被不知不覺裝入了百度下載助手、百度導航欄和百度瀏覽器。普通用戶如何能夠幸免?這種低劣的手段和舉措難道真的就沒有任何部門、任何規則和任何法律來制約嗎?第二個案例2010年計算機世界報28期封面:標題“狗日的騰訊”,其中一段文字描述“騰訊幾乎不會缺席任何一場互聯網盛宴,它總是不疾不徐地跟隨,然后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你的背后,他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出來攪局,讓同業者心神不定,他總是在時機成熟時,決然地露出終結者的面目”。最近,新三板掛牌企業上海愛上鮮花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該公司在淘寶、天貓、京東刷單三千多萬,占銷售額42%;國際反假聯盟(IACC)取消阿里會員資格,因為部分會員認為阿里平臺是全球最大的假貨市場。我再次聲明,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僅是BAT的錯,這是我們和BAT包括市場監管者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平臺互聯網生態本身內生的惡性機制通過屌絲文化得到了放大,我們利用了它,它也利用了我們。我只所以期待產業互聯網生態能夠著眼于中產,是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后來者,能夠享受巨頭們構造的基礎設施,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更重要的是這種生態內生的需要注重客戶體驗,內生的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市場環境也今非昔比,消費升級品質消費已經來臨,至于這種生態的期待能否成為發展的必然,還要看掌舵者是否言行一致,努力踐行。
第三點是生態構建的難易和資產的輕重不同,相對于平臺巨頭,產業互聯網生態的打造無一不是重資產長周期,他們要背起沉重的行囊,忍受長時間寂寞艱苦的跋涉,沖破服務和規模的瓶頸,才有可能走向生態發展的坦途。全球最典型的案例是亞馬遜,貝索斯不顧華爾街的反對建設物流區域中心,自己掌控物流節點,有十年時間將物流站運營費用比從30%降到10%,再將物流服務開放給第三方,讓他們在各個環節為亞馬遜創造收益并給予銷售分成。國內的典型是樂視,三年前宣布進入電視行業,股價連續大跌,說明市場對重資產模式的擔憂,但短短三年,憑借步步領先的戰略和令人發指的執行力,重構了電視產業鏈并登頂電視機月度銷量冠軍,由于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以競爭對手為中心,樂視的電視始終堅持高配置,新一代超4的配置竟然已經接近游戲主機的能力,想象一下美國的大屏游戲市場占游戲市場45%,樂視很可能在顛覆電視產業鏈的同時,連游戲產業鏈也一塊顛覆了。樂視電視的突破讓市場認識到電視的價值和在智慧家居中的核心位置,對于大多數以電視為生的廠家,跟樂視的差距已經不止一兩條街,明智的選擇是走TCL式的合作路線,死磕銷量已毫無意義。
第四點是生態合作的對象不同,用KK們的長尾理論的模型,平臺互聯網生態更適合承載長尾,產業互聯網生態更善于抓住頭部的主要部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Netflix與youtube,Netflix作為視頻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開創者,堅持會員收費模式,去年宣布每年投資50億美金購買和自制內容,其視頻流量已經接近美國夜晚互聯網流量的三成,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免費視頻分享平臺,把視頻分享做到了極致,對完善谷歌的搜索產業鏈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很顯然,Netflix主要是專業的長視頻服務收費會員,youtube流量更多是眾多的短視頻,盈利靠廣告和谷歌的搜索變現。回到國內,由于免費模式的思維習慣,大家往往簡單用流量的大小來衡量公司的價值,樂視也經常因為流量排不上前3受到質疑,其實視頻行業已經極為復雜,會員的流量與免費的流量,手機的流量與電視的流量,價值都是不同的,簡單的類比意義不大。
第五點不同是線下賦能的不同,線下賦能應該包括兩塊,一個是O2O,一個是線下場景賦能。兩年來O2O創業的一地雞毛證明了平臺生態的O2O大多數時候是個偽命題,阿里的淘寶村、淘寶縣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種營銷造勢,相對來講,京東、樂視、亞馬遜、蘇寧們的線下店面仍在穩步向前,充分說明垂直整合的產業生態才是O2O的關鍵因素,畢竟店面是有房租和人員工資的剛性成本,裝是裝不了的。場景賦能進入中盤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拓展神速的是滴滴,空間巨大的是樂視。通過給線下的消費場景賦能,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豐富了自己的數據資產,為金融產業鏈2B2C兩個方向的拓展創造了條件。滴滴通過線下賦能迅速地進入交通的細分市場,商務用車、旅游BUS、單位用車等等。樂視擁有以內容和硬件為代表的完整生態,與線下場景具有更多更深的化反可能,開啟“霸屏、霸墻、霸眼球”模式。與酒店合作,生態進入房間,酒店獲得電視服務入口;與酒吧合作,生態進入酒吧,提升客戶留存消費時間;與海底撈這樣的品牌餐飲深度合作,客戶在等位時欣賞視頻,玩大屏游戲,消費一定金額送會員服務,拓展生態用戶;與服裝品牌合作,模特的展示視頻既可以支撐店面又能上電視購物;與體育場館合作,深度改善場館的通信環境,讓場內用戶有更多視角,更多參與的方式,現場與直播互動起來,提供超值體驗;還有即將推出的生態專車。這里提到的場景,很多樂視已經在做了,這也許就是他們提倡的每個人每個生態伙伴”生態理想國”,回頭看,冠名五棵松體育中心為樂視體育生態中心是生態向體育場館賦能的樣板;收購世貿商業地產,投資30億給市場做一個生態向大型商業地產賦能的樣板,可見樂視生態場景賦能的空間之廣,野心之大。
六個不同,生態國際化的可能性。BAT的國際化乏力一直飽受詬病,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成了普遍現象。原因不外乎幾點,一是國內市場太好太大,外面的錢相對難賺。二是技術的厚度不夠,營銷更為擅長。三是平臺互聯網生態天生的厚度不夠,屌絲文化的很多玩法國外并不可行。當人們羨慕谷歌做人工智能嘲笑百度做外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換了你是李彥宏,絕大多數情況下可能還沒有他做得好。不過也不用著急,產業互聯網巨頭天然具備國際化的基因,中國市場殘酷廝殺出來的企業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會沿著任正非、李東生們的步伐更快地征服世界。剛剛瞄了一眼滴滴程維的演講稿,在東南亞等很多市場滴滴已經超過了Uber,庫克的10億美金投資也能說明問題。樂視手機在印度市場短短四個月奪得線上銷量第一,美國硅谷辦公室面積超過BAT,據說還要買雅虎很大一塊地,充分證明賈躍亭的全球化的夢想之狂。也許再過五年,真能如老賈所言,中國的互聯網生態企業帶領中國制造打敗歐美日韓的巨頭,真正的令人信服地征服世界。